第3章 日遭三险 (第1/2页)
《大宋:南七北六第一人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新时代文学xsdwx.net
包拯此时正了了一桩花案,判了犯妇刘氏凌迟、陈大户斩立决、做假证的狗儿绞监候。
退了堂,来至书房,即打了折底,叫公孙策誊清。
公孙策刚然写完,包拯的小书童包兴进来。手中另持一纸,向公孙策说道:
“老爷刚说,叫您把这个誊清,夹在折子内,明早随着折子一同具奏。”
公孙策接过来一看,不觉目瞪神痴,半晌才说道:“就照这么写吗?”
包兴道:“老爷亲自写的,叫先生誊清,哪有不照样写的理呢?”
“放下,我写就是了。”
公孙策心中好不自在,这个夹片里是为陈州放粮不该信用椒房宠幸之人,直说圣上用人不当,一味顶撞言语。公孙策焉有不惊之理?
“写只管写了,明日若递上去,恐怕是辞官表一道。总是我公孙策时运不顺,偏偏遇的都是这些事,只好明日听信儿。再为打算罢。”
与此同时包拯的书房内正与“南侠”展昭谈着话
“展大侠,本官想请你前往陈州一趟,查验一下陈州的受灾情况,与安乐侯庞昱的所作所为。”
“大人勿忧,展昭这就去。”
“本官替陈州百姓多谢展大侠了。”
至次日五鼓,包拯上朝。此日正是老公公陈伴伴接折子,递上多时,皇上就召见包公。原来圣上见了包拯折子,初时龙心甚为不悦,后来转又一想,此乃直言敢谏,正是忠心为国,转怒为喜,立刻召见。
“包卿家,你这折子上说的分明,陈州一事可有定论?”
“回陛下,臣的开封府有百姓状告安乐侯庞昱私杀百姓、滥杀无辜,有多位官员因此丧命,更是在赈灾的钱粮上做手脚,臣请陛下龙意天裁。”
宋仁宗与包拯谈了许久,认为此人乃是国家能臣,偏偏这事还牵扯到自己的小舅子,又加以宰相王延龄的支持,被逼无奈只好下令赐下御札三道加封龙图阁大学士让包拯彻查此事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