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海德茶馆穿越者议论,魏忠贤你死不死? (第1/4页)
漂泊的远行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时代文学xsdwx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某一日夜里,在大明史学馆轮值的谈迁一边喝着新购买的雀舌茶,边回想君臣诸人的叙述,他的眼眸开始弥漫开来,写作者一点点消失了,他感觉自己变成了无数的其他人,感受他们的感受,思考他们的思考,一点点进入他人的故事。
话说历史故事,头绪繁多,重在删繁就简,分清主次,很多明朝穿越小说从主角小时候写起,拉拉杂杂,两三百万字,很多内容都是灌水,本书绝非如此。
这故事不妨以京城西山海德茶馆的场景开篇,然后全书几百个平凡或者英雄人物故事终结时,也以他们在海德茶馆的言谈,笑容为结束吧!这和真实人生一回事,我们在他人的议论中诞生,在他人的观察下成长,在他人的帮助或者祸害下度过一天天,然后在他人的议论里死去。
老舍当年写了一个戏剧,茶馆,小小茶馆,可以容纳近百人。出入交往,映射出大清到民国的诸多民生苦难,而西山也有一些茶馆,可以说是陛下和西山商社等人刻意建造的一个民间议论反馈的舞台。
这是西山靠近京城方向的一个茶馆,过去的老板做过很大的生意,因为生性耿直,也不喜钻营,这就限制了他的很多财路。等到他有次商业失败,他过去的相与啊,官也好,同行的商贾或者亲戚也慢慢不和他往来。
一次崇祯微服私访,那时,魏忠贤还没有下台,大概是崇祯即位第二个月,也就是天启七年九月中旬一天。崇祯和他交谈,他显得非常落寞,对这个世道很失望。他问崇祯:小哥,你看着也是一个秀才举人,也读书,还有钱到处游历,你说这大明朝有几个义人?
崇祯道:大概一半总有吧?人们不是说,这天下总是好人居多吗?
茶馆老板:如果真是那样,我也不至于这么落寞,我做过大的生意,也相与举人,翰林,也去拿巡抚家里吃酒。当然,没钱了,自然也就没法往来了。我帮助过很多人,到了后边也没有什么回报。这些经历看恐怕每一代人都是如此吧。这个世界可以变好吗?我看很难。
崇祯:我想把你的茶馆变为一个民间朋友的思想交流场所,如何,我给你足够的租金。我看中的就是你的耿直。
之后,就是这个茶馆老板开始发迹的岁月了。
怎么描述这个茶馆?用那老舍的风格说,就是一个茶馆吧,半新不旧,半大不小,前面茶馆,可以提供吃食点心,后边还可以住宿。这西山最近农庄招流民种地,又开了煤矿,办了很多作坊,倒是那苦命人多了一个活路。自从那茶馆改了名字,叫做海德茶馆,后边发现居然那租的人竟然是陛下。这个老倌儿倒是吓了一跳。还好,靠着皇帝的名头,那地方官吏也不敢找他的岔子!这个茶馆就是一个民间的御史大会。
这个茶馆的特权是四民平等,可以每天议论朝政。但是也有一些戒条,不得谩骂老朱家啊,不得骂当朝首辅啊,不得号召造反这些。其他则几乎御史可以说的,这里都可以说。
这就不得了!老板的生意一下好起来,何况,皇帝为了成全他,居然给他题字啊,平价卖给他两张天启帝做的桌子(多么稀缺,多么金贵),有时还直接素面便服到茶馆里喝茶,听各种发言人说话,甚至和人们交谈。这就完全可以让他出名了。他一天之内就名满京城!!这个命运太戏剧性了。晚年倒霉,无意出名发财。听说,类似的茶馆都改名叫做海德茶馆,不过那横匾下还有地点字样,比如海德茶馆张三街店,李四街店。不会太密。整个京城目前也就二十家吧,好像都是皇上微服私访找到的耿直人,老实人。
哎!
那些过去相与的势利眼们又一个个找回来,大意是企图通过老板,曹聚义,和那皇上,或者最差和那西山商社的人搭上关系。
比如那京城的古董商人冷子兴,这不一大早眼巴巴跑来和曹聚义老板攀谈。这冷子兴过去可是个人物,和江南四大家族其中贾府的远房亲戚贾雨村都是相与。听说是在贾雨村第一次免官时偶尔接济一二。他四十多岁,貂皮帽,头巾,绸缎褂子,稍微有些不搭调。但是他也是有些文化的,或许是和贾雨村一类人熏染吧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