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章 西山观政,海德茶馆订立官场戒律(4)
漂泊的远行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时代文学xsdwx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这个西山农庄的社员会议其实是提前召开了,以西山商社农民组织的工作进展,本是在农庄的蔬菜瓜果卖出去之后,结合土地租赁协议一起在大会宣布,双方签字,总结工作成绩和挫败,策划下一步工作拓展。这短短四个月当然做不成多大的事业,但是,这里重要的是一个政治象征意义,重点还是展示老朱家和朝廷对于民生改善,减少贫富差距,把底层民众从饥寒和官吏盘剥中解救出来的一个努力,一个诚意。参加这个会议的是这附近两个合作社的代表,一个是阮氏家族为主的阮氏三农合作社,另一个则是没有主要家族,是很多杂姓混居”穷汉子农业合作社",其他则是崇祯带来的君臣一行和那作为安保工作的锦衣卫和那200个神机营士兵,西山商社的总掌柜(总经理)李元淳,外加一些前来为刘鸿训大人送行的御史,和那陛下邀约的京城国子监祭酒林釬和一群国子监监生。另外,还有那新任北直隶巡抚倪元璐,顺天府尹贾雨村等人,这西山商社是北直隶民生建设的一个模板,而北直隶则应该成为大明十三行省民生和吏治改善的一个模板。当然,那江南商社在江南自己商业经营涉及的行省,也很早开始类似的地方自治和商业建设。但是江南农业发达,工商繁荣,基础比北直隶强大很多,甚至,这大明的税赋大半还是靠着江南江西,那科举考试的士子,仍然是江南人才为胜出,哪怕太祖以来实施的南北榜,本质也是因为北方经济人文衰退,不得不划定区域保护,以平衡南北利益。可以说,崇祯刚刚即位四个月就能够大大改善财政,这本质还是南北利益妥协的结果,舍此并无其他办法,也无其他奇迹可谈。崇祯又叮嘱了下那陈不二注意安保工作,这个陈不二相当干练谨慎,他和玉麒麟去了陕西,自己少不得再安排一个心腹之人,却是不好找,并非是一定要武功如何,聪明如何,重点在于彼此信任,做事一丝不苟。这两点都很难找,那陈不二临行前建议陛下以追魂夺命剑。
崇祯微笑着对那黄面长须的祭酒林釬说:实甫先生,朕准备每年腊八节都去那京城国子监和监生们对话,把首辅和阁老尚书都带上,这样谁偷懒,工作没干好,这些监生们就帮我监督出来了。
大家听到皇上风趣的谈话,都笑起来,那国子监祭酒说:不敢。
崇祯补充:提问时针对民生内政都无所遮蔽,只是那军国机密,涉及阁臣的选拔罢免,却不适合监生议论干涉,因为监生可能未来从政,本身是利害相关方。这一点请祭酒大人明文告示,如果请愿,游行以干涉军国大事,如果类似上次胡焕猷(前文里面这个监生名字我打错了,抱歉,特此说明)那样要求罢免哪个阁臣,则朕的确会要求开除他的监生资格,这胡监生也在这里,今日你可理解为何朝廷有此规定?这可是太祖规定的,是深思熟虑的,太祖说,这士农工商都允许评论时政,唯独监生和生员举人不许?
胡监生认错,而崇祯微笑回应,继续说:这大明要战要和,是涉及无数士兵性命,涉及国家安危的大事,不是读几本书的监生,生员举人可以看得明白。比如这大明和后金要和要战,自有阁老尚书和那军部的无数将帅思考决策。这读书人纸上谈兵,不用自己性命搏斗,所以越是遇到战争谈得狂躁,不知生死安危,所以,以后涉及大明后金或者其他军政之事,不止监生,生员,举人不许随便上疏,游行,请愿示威都不许,甚至那文官,如果不是军部属下,也不得随意干涉朝廷决策,谁干涉,哪怕他是藩王,状元,巡抚,翰林,他第二天就收拾行礼去军部当兵去!议论朝政和议论军政不是一回事,这内政必须放开言论,以士农工商的舆论纠正官场贪腐,结党和思虑不足;那军政却是非军政人员,非君主不可参与决策!若文人文官随意干涉,轻则免官,去掉功名,重则抓捕,杀头。
臣子们都点头领旨,那祭酒林釬却闷闷不乐,他不理解为何不许文人文官随意议论军政,那诸葛亮不是读几本书,挥挥羽毛扇就指挥无数大战吗?文人们自己不需要冲锋陷阵,血肉相搏,所以加倍喜欢议论军政,越议论越勇敢!非常荒诞。然而林釬不理解这些道理。他只觉得陛下的规定太严厉,开除功名,免官,坐牢,当兵,杀头。哎。
崇祯道:短期内朕和将帅们也说服不了满朝文官,这点就算朕独断专行吧!刘大人,可否赞同寡人?
刘鸿训微笑着:哪怕是五天前我也类似这祭酒大人闷闷不乐,今日却是理解了,那满朝文官和天下的茶馆讲书先生怕是要骂陛下的。
崇祯道:不干涉决策就好,他骂就让他骂,不入罪!他对那北直隶巡抚倪元璐说,如果朕明天忘记发布这个关于军政的法令,你记得派快马使者提醒我。(倪元璐点头)
那祭酒林釬在崇祯的凝视之下,非常勉强地点了点头,那轻微很类似那太极拳高手面对搏击对手把自己打得鼻青脸肿,也只是抱怨,我是老年人,你不讲武德!
没事,崇祯要教导或者强迫整个明朝的文官,文人,闲人学会武德!
那祭酒林釬大人是非常正直贞洁之士,天启朝他不肯谄媚那魏忠贤,被各种刁难,最后挂冠而去。崇祯即位,还是让他复出担任旧职,国子监祭酒,并不提拔他做实权官,此类清流人物做教育,文化,新闻传媒是很合适的,监督官场腐败,做好道德榜样。对于文官们,崇祯允许他们办报纸,比如国子监的《国士报》,东林党的《正气报》,江南商社和西山商社则报纸更多。那国子监的报纸就儒林文士习气十足,也就读书人自娱自乐,研究几十年,皓首穷经,却无法和那大众生存产生互动,泥牛入大海,毫无消息!当然,这些研究,议论,风度会产生这个读书人圈子的地位,虚荣,给他们存在的幻觉。但是,或许其他行业也是类似的,活在自己小圈子的名利游戏里,忙碌,斗争,激动得不亦乐乎,却不知自己是在追风,追风,追风!这里崇祯不由想起莎翁一个类似的诗歌咏叹这事。
这发行量大,影响三教九流的报纸却是以江南商社和西山商社为主,这首先因为这两个团队的人办报思路完全不同,他们以广告获得利润,以自己通俗,关注小市民利益和爱好的行文风格吸引流量从而获得广告。但是西山报社也发行一些类似国子监报纸那样的小份额报纸,比如文史哲,大明食货研究,宋朝文史等等。而江南商社除了商报,晚报,也发行戏曲报,也印刷言情小说。那陕西的乱匪据说也有一个山寨出了一个报纸,叫着梁山月报。至于那后金虽然刚刚沾染文明,也出了报纸,名曰,满洲共和报,宣传满汉共和,共建王道高地。
崇祯继续问道:林大人,那天启年间巴结魏忠贤老狗,要塑像,要立生祠的监生陆九龄开除了吗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小说推荐:《美漫哥谭没有蝙蝠侠》【六六文学】《是兄弟就来踢球》《游戏搞到一个亿》《封神:开局被抽龙筋》【美艺言情小说书馆】【重生了】《离婚后,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》《北宋穿越指南》《我被皇马挖掘了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