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 范秀才在报社 (第1/2页)
很大程度上说,范秀才范希贤是现实生活里普通人的典型代表,有很多的巨婴脾气和思维模式,他其实经常娇惯自己,喜欢抱怨,不愿意接受严厉的自律,事业上付出的努力也远远不够。他还在自己人格的束缚里,而他不认为是自己有问题,他只是感觉怀才不遇,高不成,低不就,文不文,武不武。
他抱怨两个混得好的朋友不理自己,他习惯于抱怨其他人,而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有这个习惯。在家里他抱怨老婆爱自己不够多,在职场抱怨老板要求太高太急,但是的确看不到自己是在抱怨,在企图把这存在和发展的压力甩给他人。他问那伙计,为何朋友们摔下他。
那伙计眉清目秀,高高大大,虽然是没读什么书,却眉宇间有很多的书生气,他笑着说:“没有啊,至少那李公子非常耿直,当时说要接你去他的住处休息,是你自己说坚持让我们饭店随意找一个房间,你休息,然后今天一大早就赶去西山报社。'
范秀才听了这句,稍微感觉舒服了一些,他要了两个包子,二话不说就起身赶去西山。那杂物间也没多少住宿费,李公子给过了,他没问是多少,他想应该不多吧。
他倒是记住了这个伙计的姓名,宋勇。他自称哪天自己要创办自己的饭店,名字都想好了,叫幸福捞。哈哈。又一个类似自己的男人。心比天高,命比纸薄!
临走时他忍不住吹牛给这个刚刚认识的小老弟:哪天混得不好,记得到西山报社找我,范希贤,财经部记者。
等他出门,他吹牛的心情没有了,一丝自嘲回到他的心头,我能够帮别人什么呢?
等他到了报社,他很快知道很多关于股市的资讯。
西山报社现在挤在距离西山商社有一里地的一堆东转西转的平房里,比作坊工人的住房好不了太多,无非是一定有玻璃窗和厕所,那厕所一定是新式厕所,马桶和蹲坑。这个新式厕所是巨大的解放,西山的人去了外地无论如何不习惯过去千年的茅房。还好,如果是京城或者外地的有钱人家,一般都是新式厕所。
这种简陋场所和事业本身的快速匆忙,结合起来就是西山所有事业的一个特征,这是一堆急切进行实干和创造的人们。一切都是草头班子,都是创业精神。陛下自己是信王时,自然不敢办任何大小的报纸一类,他连人多的聚会都很少去,孤僻谨慎,一个小错都不能错!读过明史的人都知道万历帝无意中宠幸了一个无名的老实宫女,那宫女居然怀孕,后来生下了朱常洛,也就是后边的泰昌帝,天启和崇祯帝的父亲。万历帝一辈子宠爱万贵妃和福王,极端想把朱常洛的太子地位废掉,然而朝臣涉及儒家伦理是寸步不让的,嫡长子就是嫡长子,所以最后那朱常洛还是幸运地立为太子。但是这青少年的压抑,紧张,恐惧作为性格基因都深深传承给了天启和崇祯身上。可以用两个成语形容天启和崇祯少年的处境,釜底游鱼,风声鹤唳,所以那真实历史上的天启帝,直到十几岁才开始文化教育,虽然对于木匠石匠这些手工活天才横溢,对于治国却是不肯花太多心思。至于崇祯,真实历史的崇祯聪明,勤政,却是非常敏感,多疑,对任何人都无法交心信任,崇祯朝十七年,换了十七个首辅,这样高频率的更换当然无法形成全国上下对内阁,对皇权的稳定信任。当然,这个频繁更换首辅的背后就是缺乏安全感,过度防御,不敢信任,过度猜忌。至于穿越者崇祯,当然会克服这点,充分授权。比如对于西山报社,掌柜是曹聚德,就是和崇祯没有任何人情关系,是从报纸行业聘用的,而皇上除了规定了一些关于时政的红线,其他全部放权,自己只是做一个投资的东家。因为穿越者相对原生家庭伤害没有那么多,情绪稍微稳定一些,更多一些对外界的信任感。
这西山事业发展快,是好事,但是,听了属下几次私下和公开的建议和批评,崇祯还是决定适度慢下来,稳重求胜,把各项事业都更规范,宁可慢很多,也要第一次做事就最大限度地规范,制度管理,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较大差错和遗漏。这西山报社的新大楼和西山出版是一起的,正在修建,大概明年三月修成。软件上则是对报社的记者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,更多的奖金或者惩罚出局。
曹掌柜是浙江的,算是这个行业一顶一的行家,是一个开朗,干练,有时也很急躁的掌柜。他对于刚刚进办公室的范记者没有好脸色,迟到这么久。他批评了范秀才几句,告诉他一些新闻。
他说:我的范大记者,告诉你几个大事。第一,顺天府尹贾雨村昨天下午开会时被陛下下旨抓捕,已经在刑部大狱,据说,已经供出一些朝廷大佬的贪腐。为何这么快招供?因为抓捕他之前,锦衣卫很熟悉他的过去,如何中举,罢官,当林如海家里的私塾老师,然后凭着盐政林大人的推荐,贾政的提携,很快就官场发展很好。想想这件事对于财经圈子影响有多大,对股市影响有多大。马上去股市交易所采访吧。明早十点前就要印刷,下午发行,分布到京城的报摊上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