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章 要不要让孙承宗入阁? (第1/2页)
天才一秒记住【新时代文学】地址:xsdwx.net
崇祯转身向屋里走去,这次,陈不二严厉地安排这个锦衣卫内外守卫,无他,上次两人大意,闲聊的时候居然被那李家庄庄主偷听,还好一个锦衣卫走过发现。此后,陈不二就加倍小心警惕,皇上喜欢了解民间,喜欢深入了解民生疾苦,官僚治理的得失,这是好事,但是这锦衣卫的安全工作就得加倍慎密。
崇祯道:在京城里,朕是什么都了解不到。过去朕以为这天下总有一些官员廉洁能干,朕的要求能够传达下去。但是这几天,朕发现,朕真正执行到底的只是西山和锦衣卫。
陈不二:谢陛下。
但是,怎么任用孙承宗呢?
孙承宗(1563年—1638年),字稚绳,号恺阳,北直隶保定高阳人,祖籍河南汤阴。
[54]
明末爱国将领。他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。而后替代王在晋为蓟辽督师,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,统领军队十一万,功勋卓著,遭到魏忠贤的妒忌,辞官回乡。皇太极包围京都时,朱由检急召孙承宗,运筹帷幄,击退后金。但不久之后孙承宗又遭到朝中大臣弹劾,孙承宗再次辞官回乡,在家高阳县住七年。累官至兵部尚书、太傅等。
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清军大举进攻,孙承宗领家人守卫高阳,城破被擒,自缢而死,他的五个儿子、六个孙子、两个侄子、八个侄孙都战死。
弘光元年(1644年),获南明追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。清高宗时追谥“忠定”。著有诗集《高阳集》、军事著作《车营扣答合编》。
如果说生死诉状,大概是这么回事,孙大人和修筑宁远锦州两百里防线紧密相连。当然,这个防线其实没有修完,就有了后边鞑子的入关。
这修城也是花钱的。自己想要和谈,而孙大人是热血的主战派,这样合适一起君臣共事吗?立场彼此对立啊。但是,对于元老,自己认真求教却是必需的!行,就坦诚说出来,认真作为一个晚辈,请教于他吧。他当然又会推荐袁崇焕。都忍着。
会谈的地点在这里的二楼,那么这几分钟自己还可以思考下。很多人说孙承宗是大大的功臣,大明柱石,道德操守没法说的,守节而死。但是也有人说他是大明的罪臣,说他打仗战略不对。
这里简述下孙承宗和辽东战事的关系。以下内容大量引用了网络和部分书籍的说法,而笔者的思考在后边,特别说明。这基础资料是不得不抄书,不是我刻意,更不会水数字!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