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章 邹记者被家族绑架回家,朝廷连夜论三农,吏治三必杀 (第1/2页)
漂泊的远行客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新时代文学xsdwx.net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这一次大朝会连续开了三天,晚上点着烛光,还加时讨论了很多细节,但是这里没必要一一叙述,只是把其中剩下的财政和吏治部分概述如下,因为太关键了,严格说,这次大朝会是崇祯朝的第一次宪政会议,崇祯和少数几个可信的大臣确定了崇祯朝的内政和国防大决策。
等15日午后,倪文璐,杨维桓等人回到乾清宫,已是自鸣钟显示下午1:30左右,那金手指贾环和崇祯仍然在紧一句慢一句讨论那两淮盐场的事情。
贾环:这两淮盐场问题其实是国企官僚化管理的必然结果,官僚们掏空了国企,把问题丢给朝廷。那主管官吏既刻薄盐丁,不给与最基础的生存薪资,又假公济私对贩卖私盐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盐贩子给与好处到位,他们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而那盐丁没有基本的生存,如何不逃亡?何况他们还有各种要上缴的所谓税赋。这江南商社接手过来,陛下有工会可以监督保证所有盐丁的生存,只要是老实勤劳,有饭吃,那收入不会比西山商社的农民差。
崇祯:赶上西山的农民伙计是不可能的。西山的农民同时也是作坊的伙计,他们是有两份收入的,那西山农庄的农产品,也是农民自己在那菜市街租铺面销售,不存在中间商对他们的低价剥削。这个铺面租金还是西山商社贷款给的,无息贷款。其他地方农户不可能有这样的收入。你是商贾也要考虑成本,也要利润,不然无法对你的众多股东交差,我只期望他们有基本温饱。对了,你至少保证盐丁收入不低于当地作坊伙计的平均薪资即可,或者少一些也可以。但是,温饱外,你能不能给每一户盐丁一个70平米的住房。记得要有玻璃窗,要有冬天取暖的炉子。还要有公厕,十家人一个新式公厕就好。另外,对于员工,都给与基础的文化扫盲课,至少认得三百个字就好,不受欺负。
文官们除了歌颂圣上圣明外,却是对他的要求感觉太高了。那杨维桓说:那新式公厕都是景德镇瓷器商人做的,还要每户盐丁一个住房,怕不是要很多钱。
崇祯:帐可以一笔一笔算的,那盐场自己就有土地,修房不用另外买地,那盐场盐丁给自己修房子,不用给工钱,无非是砖瓦房,砖瓦可以自己烧,但是必须要玻璃窗子,那西山自己都有玻璃作坊,有水泥。新式公厕的用具也不值多少钱。你别替那西山商社这些富人操心,他们敢承包,敢承诺给500万两银子的税银,这生意就有利润,那么给自己员工最基础的福利是必须的。这会后,你先把第一年税银200万两银子的定金先给毕尚书,剩下的三百万两你年终给。
那金手指贾环不计较,直接拱手答应,倒是豪爽。这点让满朝公卿好生羡慕,五百万两银子的税,他完全不担心。真是豪气,比做这个抠抠索索的文官儿强多了。
贾环说:这朝廷政策,每个行省固定买一个盐场的盐,这个地区限制可以去掉吗?不然我们的盐物美价廉,到时地方政府不许进货,也是麻烦。
崇祯:大明本是一体,不是哪个地方官儿的地盘,这地方土政策,地方垄断如果出现,你贾环直接向朕上疏,朕给你做主!
贾环站出来,到那空地上结结实实磕了个响头。
崇祯道:朕有一个修身感悟:上等人,人帮人;中等人,各人顾各人;但是下等人却是人整人,人骗人。希望大明文武官员,都去掉小心眼,小圈子,做那互相谦让合作的上等人。做不到不贪腐,至少不贪那灾民的银子和粮食,不在科举考试贪腐,不为了贪腐而贩卖违禁粮食物资给敌国或者内敌。大家做得到吗?
众臣领命。
崇祯:贾爱卿愿意以低于市场价格五成的价格,为大明边军提供腌鱼,这个朕接受,那腌鱼随船到了吗?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